我已授权

注册

消费金融上市破冰 详解行业标杆捷信的业绩逆袭之旅

2019-08-01 13:09:28 和讯名家 

  捷信消费金融迅速成长为中国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的领头羊,2018年其核心财务数据在20余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领先

  《投资时报》记者  陈晖

  这个故事令人艳羡。

  2007年,一家诞生于伏尔塔瓦河畔的捷克公司,决定在距其本土近8800公里之外的深圳成立中国总部。抓住中国民间消费迅猛增长的趋势,以及管理层对消费金融行业逐步开放试点的机遇,由此成就了自己的发展壮大之路。

  7月中旬,成立迄今22年的捷信集团(Home Credit B.V.)在香港交易所公布了招股书。据悉,此次其计划募资规模约在10亿美元。

  公开资料显示,捷信集团旗下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捷信消费金融)于2010年在中国获准设立,成为中国首批四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之一。目前,捷信消费金融已成为捷信集团全球四大区域市场中的绝对主力。

  《投资时报》记者查阅到的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及2018年末,按新贷款额、未偿还贷款结余及经营收入计,中国是捷信集团的最大权重所在。截至2019年一季末,捷信集团在中国的未偿还总贷款额在该公司的占比更升至63.9%。

  再来看捷信集团招股书,该公司在中国的附属公司包括捷信消费金融以及另四家咨询公司,皆为全资持有。而该公司在中国的消费贷款业务基本归属于捷信消费金融。

  近十年间,捷信消费金融迅速成长为中国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的老大。统计显示,2018年,无论从总资产、注册资本,还是营业收入、净利润,捷信消费金融核心财务数据在20余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均独占鳌头,更远远将九年前首批试点的另三家消费金融公司甩在身后。根据奥纬咨询公司的资料,2018年末,按销售点贷款未偿结余计,捷信集团在中国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居首,在中国销售点贷款市场的市场占有率约为28%。

  捷信集团招股书进一步显示,今年一季度其溢利净额(净利润)为1.69亿欧元,同比2018年一季度的-0.23亿欧元大幅增长;净息差为15.7%,较上年一季度的14.8%增长近一个百分点;更重要的是,该公司一季度末中国区市场的贷款未偿还结余较2018年末增长7.29%。这些数据显示出,捷信集团中国业务在2017年末监管趋紧和紧随而至的行业波动后,恢复了业务上升能力。

  实际上,捷信消费金融2018年实现了净利润36.6%的高增长,较2017年的9.77%继续大幅增长。有意思的是,《投资时报》记者注意到,2018年,多数中国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强监管下仍然取得了不错增长。比如,中邮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的当年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99%、5.4%。不过,考虑到2018年末捷信消费金融的总资产为990.75亿元,较第二名招联消费金融和第三名马上消费金融分别高出33%和146%,因此,其业绩增速相当不俗。

  捷信集团于香港上市,将对中国消费金融行业产生哪些触动?因全球经济格局变动进而引发中国深层次转型后,消费金融市场是否会产生某种连锁反应?

  《投资时报》记者注意到,根据奥纬咨询公司的研究,在富裕程度增加及整体金融意识提高,继而对消费金融贷款产品的需求有所提升的驱动下,预期中国消费金融贷款未偿还结余总额2018年末到2023年末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9%;预期中国消费金融贷款渗透率由2018年末的11%增加至2023年末的17%。

  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下称联合资信)今年7月在捷信消费金融的金融债评级报告中称,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中国消费市场不断成熟,消费金融公司已成为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

  业绩爆发式增长

  虽然2017年末强监管政策出台令消费金融行业整体受到一定影响,但捷信集团中国区业务的自我修复能力相当强悍。

  《投资时报》记者查阅招股书了解到,今年一季度末,该公司中国贷款未偿还结余为133.53亿欧元,较2018年末124.46亿欧元增长7.29%;一季度,捷信集团在中国的新增贷款额为29.28亿欧元,较2018年一季度的24.51亿欧元增长19.46%。捷信集团在中国的客户总数2019年一季度末为5027.5万人,较2018年末增3.66%。

  招股书进一步显示,2018年,捷信集团中国总贷款(贷款未偿还结余)合计124.47亿欧元,经营收入为25.4亿欧元,收入净额为1.79亿欧元。而2018年和2017年,总贷款同比增幅分别为16.49%和89.35%,经营收入同比增幅分别为32.50%和87.39%,收入净额同比增幅分别为45.53%和-37.24%。

  与此相应,捷信消费金融财报也给出了相同的增长脉络。

  2015至2018年,该公司净利润及综合收益总额分别为0.33亿元人民币、9.31亿元人民币、10.22亿元人民币、13.96亿元人民币,2018年和2017年同比分别增36.6%和9.77%,虽然不及2016年时全年27.21倍的逆天式增长,但在基数已大幅增长的基础上,2018年的成绩仍然不弱。

  2016年末至2018年末,捷信集团在中国的客户总数分别为2207.2万人、3880.8万人、4850.2万人,2018年和2017年的增幅分别为24.99%、75.82%;在中国的新增贷款额上述三年分别为67亿欧元、133亿欧元、118亿欧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3%。

  新增贷款额增长的原因主要包括:中国消费金融市场整体增长,特别是在2017年;拓展销售点网络及网上销售渠道;消费贷款组合大幅扩张(包括向现有客户交叉销售);更大范围的产品及服务(如家电及旅游产品)是利用其销售点贷款来购买所致。

  《投资时报》记者还发现,2018年,捷信集团中国贷款额和营业收入增速放缓,不过收入净额迅速恢复。

  捷信集团称,该公司中国收入净额于2017年下跌,且于2018年上半年产生亏损,是因为实施多项法律及法规后市场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因其为应对市场扰动所采取的审慎措施所致。不过,2018年下半年及2018年年度,随着市场状况回稳,该公司中国业务重又赚取利润。

  捷信集团同时表示,已在中国引入新产品,并预期未来该产品的销售将会产生额外利息收入并抵销此前一度出现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下降。

  有效控制业务成本

  《投资时报》记者注意到,捷信集团中国业务营运效率提高和盈利能力恢复的原因,还得益于其中国业务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招股书显示,与捷信集团成本收入比持续下降相应,其在中国的成本收入比率由2016年的45%降至2018年的34%,并在2019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31%。这是其在中国等业务地区实现规模经济、采用颠覆性技术推动生产力提升,包括自动化率提高,以及现金贷款交叉销售成功的结果。

  捷信消费金融的财报亦显示,2018年该公司业务及管理费仅微增1.69%,其中,员工费用较2017年还有所下降。这与捷信集团在中国控制销售点数量和雇员的增长有关。 

  最新数据显示,捷信集团在中国的销售点数量2019年一季度末为23.99万个,较2018年末减少5.29%;在中国的雇员总数一季末为57835人,较2017年末的89468人大幅减少。

  不容忽视的是,捷信集团中国区业绩增长也与其产品结构调整有关。

  据招股书,捷信集团在中国的贷款品种主要集中于销售点贷款及现金贷款(包括消费贷款),并开始推出循环贷款。新增贷款中,销售点贷款占比从2016年的56.8%降至2019年一季度的42.8%;现金贷款占比从2016年的43.2%升至2019年一季度的57.2%;贷款未偿还结余中,现金贷款占比从2016年末的48%升至2019年一季度末的77%。

  对此,捷信集团在招股书中表示,由于现金贷款收益率及盈利能力较高,有助于提高盈利能力。在近至中期内,该公司预期其各地理区域将维持销量增长,中国和南亚及东南亚的增长较快。同时,捷信集团还预期将继续增加其贷款组合中现金贷款的比例。

  2018年,该公司现金贷款平均收益率为33.3%,销售点贷款的平均收益率为18.4%。

  据记者了解,捷信集团在中国业绩维持较高增长,并能够在调整后迅速恢复,还在于其融资渠道广泛,以及逐渐加强、价格相对低廉的融资方式。

  该公司在中国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通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信托安排、双边贷款及银团贷款方式提供境内贷款,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融资由2016年年底的53亿欧元增长至2019年一季度末的108亿欧元。

  在这期间,其来自信托安排的贷款由2016年底占中国融资总额94.7%下跌至2019年一季度末的63.2%。此外,捷信消费金融于2016年成为中国首家发行循环资产支持证券的持牌消金公司,并于2018年发行金融债券。2018年,捷信集团还在中国推出了联合贷款安排。

  资产质量显著改善

  由于中国监管机构为遏制市场上不可持续的借贷活动发布了多项法律法规(包括141号文),陆续对在中国营运的金融供应商施加多项规定及合规标准,这些法律法规已对且未来还将继续对中国消费金融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投资时报》记者观察到,捷信集团在中国的业务亦受到这些因素影响,2017年整年经历了现金贷款的资产质量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大量未获发牌的金融供应商倒闭后,借款人获得融资途径的减少。不过,在诸多市场人士看来,这类监管会推动中国消费金融市场形成更健康的竞争格局。 

  作为新发放贷款资产质量一项重要的早期指标,捷信集团在中国的各项贷款(贷款组合总计)自首个还款到期日起计逾期30天或以上的历史批次拖欠率中的季度平均拖欠率,从2016年1.87%一路降至2018年0.86%,进而降至2019年第一季度的0.73%。

  作为贷款的较后期的资产质量指标,捷信集团在中国的各项贷款(贷款组合总计)于入账后六个月并逾期90天或以上的历史批次拖欠率中的季度平均拖欠率,从2016年—2018年分别为2.88%、3.24%、1.90%。虽然2017年攀升,不过在2018年迅速下降。

  捷信集团称,上述数据显示2017年的资产质量下降(特别是现金贷款),其后有所改善。鉴于市场扰动,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该公司已成功实施多项审慎举措,包括收紧审批准则。由于其及早采取决定性行动以免蒙受大额亏损,因此,自2017年底及2018年以来捷信集团在中国的风险表现已显著改善。

  捷信集团招股书显示,该公司2019年一季度末不良贷款率由2018年末的8.4%下降至7.8%。虽然招股书中未列出2019年一季度捷信集团在中国的不良贷款率,不过,由于捷信集团中国贷款占比过半,其不良率也应较2018年末下降。

  记者注意到,2017年四季度及2018年一季度,捷信集团采取了多项措施管理贷款组合风险。不仅收紧了风险评估标准,并早在2017年7月开始调低对新增贷款的批准率,还通过减少向风险较高的新客户发放新贷款(主要为销售点贷款)及增加向现有资信良好的客户发放贷款(主要为消费贷款),调整贷款金额及类型。捷信集团贷款组合整体信贷质量开始改善,减值亏损比率自2018年二季度起下降。

  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

  据统计,目前中国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共有24家,已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中坚力量,亦是实体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捷信集团的快速发展源于其对全球部分国家和地区消费增长空间的敏锐捕捉,中国正是其中的代表。在外界看来,该公司赴港上市对于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镜鉴作用。

  根据奥纬咨询公司的资料,其预期中国消费金融贷款未偿还结余总额由2018年末的12550亿欧元增加至2023年末的29550亿欧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9%。这也意味着,未来中国消费金融前景广阔。

  其中,循环贷款占中国消费金融贷款的比例最高,预计2023年占比达69%,而捷信集团在中国的循环贷款刚刚起步,未来空间很大。

  捷信集团招股书显示,从消费金融大背景看,中国消费金融将继续增长的原因包括:一是人口庞大服务不足。2017年末,相关年龄的个人中,仅有9%曾向金融机构借贷款项,而美国则有29%。二是消费提升。随着中国的生活水平持续改善,消费者的消费重点逐渐从食物及住宿等基本必需品转移至较注重生活品味的个人开支。三是消费金融场景扩大。

  从中国经济数据看,奥纬咨询公司估计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将于2018年至2023年分别按复合年增长率5.2%及5.9%增长。这些也是中国消费金融将继续增长的基础动力。

  捷信集团认为,中国的庞大人口、富裕程度增加、偏低的消费金融渗透率及强劲的经济增长展望为诸如捷信消费金融等消金公司带来庞大增长机会。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切实满足基本消费,持续提升传统消费,大力培育新兴消费,不断激发潜在消费。

  联合资信今年7月在捷信消费金融金融债评级报告中称,“消费”再次被提到国家高度,消费金融公司或将迎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该评级报告还表示,总体看,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中国消费市场不断成熟,消费金融公司作为与商业银行传统消费信贷业务差异化竞争、互补发展的新型金融主体,已成为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投资时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