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2019消费金融迎拐点:机构分化 巨头加码 未来仍可期

2019-12-26 19:27:03 和讯名家 

  从2009年银监会颁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至今,消费金融已经发展十年。

  十年磨一剑,消费金融行业也在2019年迎来拐点。 一方面,居民消费质量提升,消费升级提速,消费需求依旧旺盛,消费金融市场仍有巨大想象空间;另一方面,各类玩家纷纷涌入市场,参与主体鱼龙混杂,使得消费金融市场在急速扩张的同时,出现了部分失准脱靶的乱象。 在此背景下,为了建立稳定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2019年,监管部门频频主动处置、化解存量业务风险,整个消费金融行业监管形势趋严。在国民整体金融素养、消费金融公司全流程服务能力“双升级”的前提下,持牌合规经营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行业迎来合规发展的下半场。 可以说,2019年消费金融行业在监管洗礼下,稳步迈进了合规发展新征程。今日,我们就复盘这一年的行业往事,以史为鉴,共同向前。

  打击各类违法放贷

  整个2019年,在监管指导下,违规违法的“套路贷”、高利贷、暴力催收都成为“扫黑除恶”重点打击对象。 截止今年2月底,全国公安机关共打掉“套路贷”团伙1664个,共破获诈骗、敲诈勒索、虚假诉讼等案件2162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6349名,查获涉案资产35.3亿余元。 央视315被曝光714高炮后,多家马甲平台迅速下线。为714提供入口的贷款超市也纷纷下架。从知名的百乘金科旗下蛋花花,到杭州知名贷超信用管家,都或多或少涉及到运营714高炮或为其导流。 而百乘金科旗下现金贷涉放贷催收案,已在9月份被定性为特大“套路贷”。可以看出,监管打击非法放贷的决心和力度都是空前的。 10月22日,两高两部又制定了《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称:《意见》)指出,违反国家规定,未经监管部门批准,或者超越经营范围,以营利为目的,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以超过36%的实际年利率实施非法放贷行为,根据具体情形属于“情节严重”或“情节特别严重”。 一系列整顿之下,违法违规的劣质平台退出舞台,为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扫清了道路,有利于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大数据、爬虫剧震

  今年9月,大数据、爬虫领域遭遇监管重拳,行业风声鹤唳。短短一个月内,大数据公司魔蝎数据、新颜、白骑士、天机、立木、聚信立等先后被查并停止运营(插入文章链接)。随后,中国电信旗下的天翼征信相关人员也传出被查消息。 这轮监管风暴背后,是数据的来源和非法使用。通过爬虫等方式,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并将其倒卖给放贷平台,导致非法高利贷层出不穷,或是这些公司被查的主要原因。而有调查数据称,目前网络黑灰产业已达近千亿元规模。其中,利用各种手段窃取或通过买卖方式获得个人信息,成为这些黑灰产业获利的主要方式。个人信息数据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业内专家曾向金融观察团表示,爬虫数据公司遭到监管,是为了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更深入化,整肃到数据源头。西南财经大学普惠金融与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文表示,“现在这些大数据(公司)被查的话,跟整顿现金贷是高度相关的”。 从监管上看,10月24日下午,网传央行要求银行填报是否与第三方数据公司开展合作,有的要求银行上报第三方公司的名字、股东背景、是否涉及爬虫。国家层面上看,早在5月28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明确出现了对网络爬虫规制的法律条文。

  P2P转型持牌机构

  整个2019年,P2P网贷行业的基调都是出清和转型。出清方面,据网贷之家统计,截至11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456家。与2015年12月最高峰时的3574家相比,下降幅度高达87.24%。 转型方面,获取牌照已成为P2P网贷的转型归途。《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175号文”)规定,允许有条件的合规机构转型网络小贷和助贷导流机构。《关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转型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83号文)规定,申请转型试点的P2P平台必须承诺对存量业务承担兜底责任,而10亿的注册资本红线也已将绝大多数平台排除在外。 显而易见的是,无论转型到网络小贷还是消金公司,都只是强者的游戏。 在此背景下,多家头部P2P平台传出入股金融机构消息。9月24日,玖富宣布战略投资湖北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消金)。9月28日,乐信集团通过旗下南昌亿分营销有限公司参与投资了江西裕民银行。12月月16日,信也科技(原拍拍贷)认购福建海峡银行2.81亿股新发行股份,持股4.99%股份。 对于这些P2P网贷平台来说,参股银行、消金等持牌机构,不仅能够使双方资源互补,还可扩大助贷落地场景,保障合规运营。

  持牌消极公司两极分化

  2019年,行业监管趋严,劣质平台被清洗殆尽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因具备合规等先发优势,迎来更多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受公司战略、监管等因素影响,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业绩两极分化,强者恒强。 在二季度,捷信、招联金融、马上金融和兴业消金站稳第一梯队,上半年利润在3亿元以上,捷信以8.2亿元占据榜首。苏宁消金、北银消金、华融消金、长银五八则尚处亏损。 捷信作为消费金融行业的“老大哥”,放款量、营收、净利润长期稳居行业第一。但捷信能够保持优势地位,也与其长期坚持的策略密不可分:即从供需两端发力。供给端,消费金融公司要始终坚持合规经营,确保安全发展不“出轨”;针对不断变化升级的消费者需求,要持续创新产品和服务,发掘新的场景;要大力发展金融科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5G等技术,不断增强风控能力,提升运营效率,优化客户体验。在需求端,消费金融公司要加强消费者教育,积极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提高消费者对于理性消费、合理借贷、风险识别、防欺诈和个人隐私保护的意识,提升其金融素养。 金融观察团认为,对于头部持牌机构来说,经过多年发展,已经从单纯追求速度转向更加关注利用金融科技力量提升资产质量、风控水平和服务效率。而中小持牌机构更多投入到场景争夺战,却因合作伙伴原因频繁踩雷,最终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反映到业绩上也就愈加不佳。另一方面,中小机构也开始花大成本投入科技研发,短期内也会影响业绩表现,行业分化蔓延。

  互联网巨头加码消金

  2019年,我们也见证了BATJ、今日头条、美团、以及OTA巨头们大举进军消费金融的态势。在消费金融牌照上,他们也不甘落后。 5月,度小满金融斥资4.5亿元,成为哈银消费金融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30%。6月,新浪微博全资子公司微梦创科出资2亿元,成为包银消费金融新股东,持股比例40%。而微博的第一大股东为新浪,持股45.2%;第二大股东为阿里巴巴,持股30.4%。11月,重庆银保监局同意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参股设立小米消费金融,投资金额人民币4.5亿元,持股比例30%。同样,11月,银保监会同意平安集团在上海筹建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在此背景下,消费金融公司数量不断扩容、规模不断壮大,目前24家消费金融公司已正式开业,约有12家公司正在等待批准,国内大部分区域皆有消费金融覆盖。 对于这些互联网巨头来说,本身掌握巨大的流量和用户,通过入股或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方式,就能过以合规的方式开展相关业务,实现流量变现。而互联网巨头拥有的大数据等核心技术,也能推动消费金融行业的再次变革。

  金融科技迎利好 2019年,对金融科技来说,也迎了新机遇。从国家层面上看,《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下称”《规划》”)下发,明确提出未来三年金融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金融科技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对从业机构来说也是新契机。 从行业来看,我们看到多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持续拥抱金融科技。比如捷信通过“高科技+专业人才”的高效匹配与协作,深入洞察客户咨询行为路径,制定不同客服渠道策略,有针对性地予以宣传、引流,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提升客服首次呼叫解决率(First Call Resolution Rate)。目前,捷信在客户自助服务、人工智能应答及人工坐席应答三个环节都嵌入了交互工具文本聊天机器人,在对客户信息进行更好保护的同时,还能确保满足多样化的客户服务需求,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加流畅的用户体验。 此外,捷信还在内部新增设了AI培训师的职位,专注于提升人工智能客服体验。 金融观察团认为,在金融科技的助力下,消费金融公司不仅能对用户需求进行深入洞察,更有利于发挥消费金融的普惠性特征;在降低消费金融服务的交易成本、拓展市场容量、降低风险集中度的同时,为解决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也是消费金融下半场各类参与者的重点发力方向。

  新的十年依旧可期

  2019年,整个消费金融行业经历了监管的栉风淋雨,但是长远来看,行业仍旧有巨大发展空间。

  从国家层面看,鼓励消费金融发展的基本面未变。最新消息是,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下称“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推动专业化消费金融组织发展。” 从市场状况上看。我国消费金融渗透率不高,消费金融未来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2019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报告》,对比发达国家80%以上成年人可从银行获得消费金融,我国仅40%成年人可以获得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预计我国消费金融行业整体仍会有五年以上的高速成长期,预计表内消费金融占总信贷规模有可能突破25%以上。 而金融科技的全面发展,也将为消费金融行带来新的驱动力量。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不断发展与成熟的金融科技,将继续释放消费金融行业潜力,为消费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革新力量。 未来,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凭借合规优势、先发优势,以及强大的金融科技水平,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对于整个消费金融行业来说,辞旧迎新后,下一个十年也将更精彩。

  End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金融观察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