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又一流量市场崛起!出行三巨头,均已杀入消费金融

2019-12-10 11:59:55 和讯名家 

  流量聚集的地方,往往伴随着金融变现,潮起潮落,流量平台搞金融的市场上不断有老玩家折戟,但总不乏有新玩家兴致冲冲地入场。

  近日,新流财经发现,出行领域的一大玩家——曹操出行,正在招聘金融相关的岗位。

  这家背靠世界500强吉利控股集团的出行平台,似乎也有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打算。

  曹操出行或计划开展借贷、分期等业务

  曹操出行杀入金融,又会采取何种模式呢?从其招聘信息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二。

  其中一个招聘职位为金融产品经理,负责C端用户借贷、分期、理财业务等产品规划、设计、优化等,对该职位的要求包括具有一定的银行信贷产品、消费贷款、第三方支付等相关产品设计实施经验。

  截图来源:拉勾网

  “单从这一点来看,曹操出行或许并不单纯地局限在利用已有流量进行金融导流。”某持牌机构产品经理张文新分析到,照此看来,在放贷牌照欠缺的情况下,曹操出行或许会先采取助贷的形式,提供流量和初筛,由合作金融机构提供资金。

  据了解,曹操出行目前尚未斩获具有放贷资质的牌照。“一方面先摸索既有资源与金融业务的结合,另一方面也可申请相关金融牌照。”

  除了借贷之外,值得注意的是,曹操出行似乎还有意开展分期相关的业务。

  新流财经了解发现,曹操出行与一般出行类APP不同的是,除了顺风车、专车这些之外,其APP今年还上线了曹操走呗、曹操商城等栏目。走呗包括吃喝玩乐等多种生活场景分享,用户可以根据介绍一键叫车前往;商城内则有服饰、美妆、数码等商品,同时还有餐饮、酒店等生活服务类产品、火车票预订等。

  “这和美团上线打车服务是一个道理,一方面增强用户粘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多维度地了解用户数据、开放更多金融可能性。”张文新认为。

  不管是在生活服务还是金融领域,曹操出行都显示出了不小的“野心”。

  企查查显示,曹操出行的运营主体为杭州优行科技有限公司,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吉利科技集团(原名:吉利集团)持股90.53%。

  曹操出行董事长刘金良近日表示,曹操出行已涉及50座城市,用户规模超3100万。据统计,其六成用户为新一线城市白领。极光大数据的一份报告显示,曹操出行Q3季度日均新增用户8.64万,在B2C模式的网约车头部平台中增速最快,此外其在Q3季度月活均值为475.6万。

  但同时,吉利科技集团2016年、2017年以及2018年1-9月分别实现净利润-1.16亿元、-2.61亿元、-9.38亿元,对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的吉利科技集团来说,利用曹操出行现有的用户、流量和数据进行金融变现,可以获取巨大的商业回报。

  毕竟,滴滴、嘀嗒等同业竞争对手也是类似的路径。

  曹操出行、滴滴、嘀嗒金融布局各不同

  目前来看,出行领域入局金融业务的玩家又增加一员,但有趣的是,新流财经对比发现,滴滴、嘀嗒以及曹操出行三家,在金融业务的布局上各有不同。

  滴滴的“滴水贷”目前以联合贷为主,嘀嗒则采用纯导流的模式,曹操出行似乎更偏向于助贷,此外或新增分期业务。

  这与平台自身的用户基础、历史数据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将会影响着该平台的获客以及大数据风控等能力。

  其中,三者在业务类型上存在一定的不同,滴滴覆盖快车、出租车、顺风车、拼车等,嘀嗒出行包含顺风车、出租车两大类业务,曹操出行以专车、顺风车为主。

  从月活跃度上来看,三者的差距较大。根据艾媒北极星监测系统显示,今年9月份,滴滴出行9月份月活为8806万;而据Analysys易观发布的APP排行榜中也表示,嘀嗒出行10月份月活为1062.7万;曹操出行Q3季度的月活均值为475.6万。

  由此看来,滴滴在出行领域足够大的市占率,使得其在用户覆盖、数据积累以及后续发力金融业务上比曹操出行、嘀嗒更有优势。

  但某金融机构的产品经理高鸣也认为,这与平台的发展战略有关,滴滴一开始也是做导流的,后来才开展的联合贷款模式。同样,发展战略和经营战略的不同,往往可以体现出一家平台的野心和实力。

  目前,滴滴已有网络小贷、支付、保险等牌照,此前新流财经曾报道,滴滴还曾计划拿下银行牌照,滴滴金融已经成为单独的事业部,金融版图在不断扩大。而嘀嗒和曹操出行,目前在消费金融领域还在探索阶段,未来是否有新的金融业务方向尚不可知。

  同样,不同的金融布局下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

  首先是收益上,高鸣表示,导流只需要出流量,一般会按照双方约定的方式结算,以CPS为主;而联合贷则还需要出资金,坏账根据比例一起承担。“相对来说,联合贷模式的利润空间要更大一些。”

  此外,差异化布局对自身产品和风控能力要求也不一样。

  联合贷款的模式相对重一些,对于牌照、技术、风控、产品设计运营等方面的壁垒更高;导流下则模式相对较轻,技术、风控门槛要求也低,当然这也表示利润空间要小。

  同样,也有观点认为,“不管是对流量平台和消金平台来讲,简单的金融导流都不是长久有效的发展模式。”

  从金融机构角度而言,在当前严峻的获客情形下,与一些未开发的线上流量平台合作获客是不错的选择,但是高昂的获客成本以及不确定的转化率,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获客的难题。

  而对于流量平台而言,拥有流量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做好金融业务,深耕金融业务,取得牌照或许是第一要义,在与金融机构前期的合作中,流量平台可积累相关经验,而不是只为了短期利润蜂拥而上,这对平台自身以及消金市场而言,都是弊大于利的。

  (应受访者要求,以上人名为化名)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新流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