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金利率上限24%意外冲击:逃废债中介卷土重来

2021-08-24 01:47:58 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部门在对逃废债中介采取高压打击同时,还需众多金融机构加强提醒借款人需重视个人信用,尽可能远离逃废债中介的“忽悠”。

“逃废债中介(即反催收联盟)又卷土重来了。”一位持牌消费金融机构运营总监何强(化名)向记者直言。

随着近日多地监管部门做出窗口指导——要求当地持牌消费金融机构、银行等金融机构将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控制在年化利率24%以内,他所在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骤然发现以贷款利率高于24%而拒不还款的逾期借款人骤然增多。

“我们与数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沟通发现,他们也遇到类似的苦恼。”他透露。通过大数据分析与市场调查,他们发现逃废债中介又在重新兴风作浪——相比此前拉借款人入群传授逃废债技巧,此次逃废债中介的运作模式更加“机构化”。他们设立所谓的财商教育机构,或组建维权工作室,通过开设“如何逃离债务上岸”等课程并收取10%-30%不等的课程费,怂恿借款人以原先贷款合同年化利率高于上述窗口指导为由拒不还钱,甚至部分逃废债中介还愿提供“代理投诉”服务,收取相应的服务费。

何强坦言,他所在的持牌消金公司客服人员对此与逾期借款人进行多次沟通,一面强调上述窗口指导不能“否定”原先贷款合同利率条款的法律效力,借款人以此借口拒不还钱缺乏法律依据;一面提醒他们若不还钱,就会造成个人信用受损,很多生活消费将受到限制,反而得不偿失。

“不过,有多少逾期借款人接受这些提醒,我们心里没底。”一位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业务总监向记者坦言。如今他们客服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反复劝说逾期借款人不要受逃废债中介的“忽悠”,以损坏自身信用为代价火中取栗。

一位中小银行网络金融部负责人也向记者直言,逃废债中介的此番兴风作浪,也影响到他们与助贷机构的业务合作——若助贷机构推荐的客群里,逾期率与客户逃废债行为占比上升,他们很可能会鉴于风险管控需要,压缩相应的助贷业务规模。

“目前我们也在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积极收集逃废债中介的相关证据,向公安部门申请立案予以打击。”一家助贷机构法律合规部主管向记者直言。

在他看来,光靠逐一打击是不够的。只要出现任何政策措施,逃废债中介就会钻政策空子兴风作浪,忽悠借款人拒不还钱。因此相关部门在对逃废债中介采取高压打击同时,还需众多金融机构加强提醒借款人需重视个人信用,尽可能远离逃废债中介的“忽悠”。

值得注意的是,8月9日央行发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要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坚决打击各类逃废债。

逃废债中介的“新忽悠套路”

“逃废债中介真是无孔不入。”何强向记者直言。在刚接到当地金融监管部门的窗口指导(要求将个人消费贷款年化利率控制在24%以内)的两天后,客服部门就反映越来越多逾期借款人以原先借款合同利率高于窗口指导为由,要么拒绝还款,要么只愿归还本金。

“起初,整个管理团队以为这或许只是个别现象,要求客服人员与这些逾期借款人进行沟通解释,一是强调窗口指导不意味原先的借款合同利率条款失效,二是根据法不溯及既往的精神,只要在窗口指导前发生的借款行为,若是反映出双方的真实意愿,借款合同仍具法律效力;三是若拒不还款,消费金融机构就会上报征信机构,导致借款人个人信用受损,未来很多生活消费将受到限制。”他回忆说。

然而,过去两周客服部门一再强调这类逾期借款人数量持续增加,令他们意识到这背后,是逃废债中介再度兴风作浪。

“我们对此通过大数据分析与市场调查发现,多数以原先借款合同利率高于窗口指导为由拒不还款的逾期借款人,都与多个逃废债中介存在密切联系。”何强指出。经历此前从严打击,如今逃废债中介为了隐藏身份,纷纷改头换面——要么发起所谓的财商教育机构,要么组建维权办公室,向广大逾期借款人传授新的逃废债话术,比如原先借款合同利率高于窗口指导(不符合窗口指导精神)等,进而“名正言顺”地拒不还款,或要求扣除所有的贷款利息。

记者多方了解到,逃废债中介的再度兴风作浪,的确给众多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正常运营构成不小的冲击。以往,这些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对某些还款风险较高的借款人,设定了24%-36%的年化利率借款合同。如今,这部分借款人已然成为逃废债的“重灾区”。

“所幸今年以来宏观经济增长与业务规模回升,令我们有更宽裕的业务利润消化这部分业务逾期率与潜在坏账率上升。”一位持牌消费金融机构资金业务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若在去年这个时间,这部分业务逾期率与潜在坏账率上升,很可能导致他们无法向银行获低息拆借资金,或发行信贷资产为底层资产的ABS资产证券化产品低息筹资,令持牌消费金融机构资金获取成本居高不下,无法压低贷款利率以支持实体经济降低融资成本。

他直言,若任由逃废债中介再度兴风作浪,各项业务平稳运营迟早会受到冲击。一是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会日益增多,导致客服等业务部门疲于应对,令面向其他客群的金融服务品质与客户体验随之下降,二是金融诈骗风险隐患随之骤增,比如很多逃废债中介以代理投诉为名,先获取逾期借款人身份证、保单、银行卡、联系方式等个人隐私敏感信息,再高价转卖给诈骗机构,给金融诈骗创造更大的操作空间。

“近期我们已接到部分逾期借款人的求助,部分不法分子冒充平台客服人员,以同意减免贷款利率为由要求他们尽快归还贷款本金,但当他们将本金偿还后仍接到平台催收通知,经过核实才知上当受骗。”这位持牌消费金融机构资金业务负责人直言。

金融机构的反击挑战

面对日益猖獗的逃废债中介,多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人士直言“要打击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目前我们能做的,主要是劝导逾期借款人不要相信逃废债中介的忽悠话术——所谓的贷款合同利率高于窗口指导就可以拒不还钱(或减免利息)的说法是缺乏法律依据的。此外,借款人务必重视自己的个人信用,一旦信用受损就会遭遇很多生活不便。”何强指出。

但是,这种提醒告诫未必能取得预期效果。近期他与多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沟通了解到,被逃废债中介怂恿拒不还钱的借款人仍然与日俱增。

记者多方了解到,目前一些了解逃废债中介最新操作手法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与助贷机构正尝试借助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收集相关证据,向公安部门申请立案给予打击。

此前,多地相关部门也在整合各方资源从严打击各类逃废债行为。比如湖南省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省公安厅与省银保监局联合下发《关于防范金融领域代理投诉风险优化营商环境的通告》指出,部分非法社会组织或个人借“代理投诉”之名,捏造事实、违背合同约定、突破法律底线,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正常金融经营秩序,已涉嫌寻衅滋事和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将对此依法严厉打击,并追究相关组织和个人的法律责任。

“目前我们遇到的最大挑战,一是有时证据链不够齐全,比如逃废债中介以财商教育机构名义传授理财课程,以此隐藏传授逃废债技巧与投诉代理业务,导致相关证据收集难度加大,二是部分逃废债中介往往狡兔三窟,经常变更维权办公室地点,给相关部门从严打击带来不小的难度。”何强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要全面遏制逃废债中介持续兴风作浪,一方面需相关部门持续加大高压打击态势,另一方面得从源头做起——各家金融机构在向个人提供消费金融贷款时,加大对逃废债中介危害性与欺骗性的提醒告诫,让更多人远离逃废债中介的忽悠。

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消费金融机构正在研发AI机器人,与借款人开展“面对面”的沟通与实时答疑,全面解答贷款合同各项利率约定的法律效力,令相关贷款异议咨询(主要是贷款合同条款存在不同理解所引发的借款纠纷)下降约40%-50%。

“我们也发现,AI机器人技术的引入,也令借款人更清楚原先借款合同利率约定仍具有法律效力,令逃废债中介难以借窗口指导忽悠他们拒不还钱,并骗取相应课程费或代理投诉服务费。”一位已引入AI机器人的国内大型消费金融机构IT部主管向记者直言。

(作者:陈植 编辑:曾芳)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