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万亿消费金融市场遭分食,官方报告:仍有五年以上高速成长期!

2019-09-27 20:01:43 和讯名家 

  金叫兽:持牌机构如何脱颖而出?

  来源:金融家(ijrjia)

  作者:咖喱

  分期消费已经成为潮流,消费信贷的存在,让人们能够更加轻松、便捷地享受生活。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资本涌入,消费金融市场逐渐形成万亿级规模。分食者是以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为主体的多层次消费金融服务体系。

  随着互联网市场进入强监管时代,消费金融各主体间的竞争日益严峻,不少人开始发出疑问,消费金融市场是否正朝红海驶入?

  近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2019年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报告》给出了答案。

  报告预测,我国消费金融行业仍会有五年以上的高速成长期,消费金融占总信贷规模有可能突破25%以上!

  01从0到1的成长

  我国消费金融市场从无到有,历经四个阶段的蜕变,规模快速增长。

  在探索时期,国有银行以信用卡和消费信贷为支点,撬开了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大门。

  央行随即发布《关于开展个人消费金融的指导意见》,商业银行逐步踏进消费金融市场。

  中国银监会也先后两次颁布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鼓励民间资本探索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并且在全国各地设立试点工作。

  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时期,消费金融搭上顺风车,政策的大力扶持,对消费金融产品的创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除了传统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也加入到消费金融阵营,与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一起,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只不过,林子大了就乱了。消费金融发展迅猛,行业出现违法违规操作,衍生出校园贷、变相现金贷、套路贷等乱象,监管开始加大积极整治。

  在强监管下,政策对消费金融行业的支持力度依旧不减,但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消化能力”略显不足。

  数据显示,2017年,盈利较好的持牌消金公司净利润超过10亿元,能力一般的持牌公司净利润也能维持在1亿元以上。

  到了2018年,部分持牌机构增长趋缓,盈利朝两头分化;2019年上半年,盈利超过5亿元的仅有2家,行业马太效应不断增强。

  业内人士观点一边倒,认为消费金融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头部机构产品过热,消金业务已驶入红海,现在入局分到的只有“残羹”

  近日,一份官方的研究报告公开,大家都开始“啪啪啪”打脸。

  02消费金融仍大有可为

  9月24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2019年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预测,我国消费金融行业仍会有五年以上的高速成长期,消费金融占总信贷规模有可能突破25%以上。

  “发达国家80%以上成年人可从银行获得消费金融服务,而我国目前仍有将近40%的成年人从未享受过消费金融服务。”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传统信贷模式授信成本过高、征信缺失,限制了传统金融机构服务长尾人群。

  据前海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达8.8万亿元,占GDP比重为9.77%,而这一数据在美国约为20%。

  种种数据均表明,我国消费金融获得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消费金融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消费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主引擎。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分食国内消费金融市场。

  商业银行作为最早开展消费金融服务的机构,抢占了大部分优质用户;持牌消金公司作为商业银行的补充,专注于中低收入及新兴客户群;互联网金融平台则是将服务渗透到各个角落。

  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明确,消费金融是居民消费的配套保障。

  还鼓励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保持居民合理杠杆水平的前提下,加快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加大对重点消费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消费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未来,消费金融市场多层次主体结合金融科技,应用大数据、AI、云计算等技术持续渗透,深挖有效消费场景,构建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有望将消费金融服务覆盖至不同人群。

  03持牌机构如何脱颖而出

  《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5月末,共有24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其中23家已经开业。根据相关数据,持牌消费金融公司2018年底总资产规模合计为3875亿元,其中有两家的规模超过500亿元,已成为我国消费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边是日益壮大的市场竞争,一边是无可限量的发展空间,持牌消金如何脱颖而出?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对此表示,既要强调大力发展消费金融,又必须要用相关的创新方式和强监管手段来规范消费金融,使其得到均衡发展。

  另外,实践中消费金融业务在客户类型、市场营销、产品和业务模式、业务流程、风险控制等方面与传统金融业务呈现出不同特点,《报告》提出的四个新风险和新问题值得关注。

  第一, 消费金融领域的结构性失衡依然存在,配置不均衡现象突出。

  《报告》指出,2017年,我国通过银行获得消费贷款的成年人仅39.78%(约4.8亿人次);通过非银行获得消费贷款的成年人为22.74%(约2.74亿),还有约4.54亿成年人没有获得过消费金融,占我国成年人口的37.48%。

  要知道,在发达国家,无法从银行获得消费金融的成年人还不到20%。

  第二, 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模式因授信成本过高、征信缺失制约了消费金融的发展。

  当前,我国有7亿多消费金融缺乏或相对不足人群的可获得性问题待解决。截至2017年底,我国大陆地区征信系统已采集9.9亿自然人信息,但形成有效征信记录的人数仅4.8亿人,占我国成年人比例不足40%。

  第三, 由于征信体系不完善以及竞争的加剧,多头信贷与资金违规使用问题突出。

  有数据显示,多头借贷用户的信贷逾期风险是普通客户的3-4倍,贷款申请者每多申请一家机构,违约的概率则会上升20%。

  究其根本是,部分消费金融缺乏真实消费场景支撑,资金流向不透明,甚至流向高风险领域。为按期履约,消费者甚至采用“以贷还贷”的方式,导致风险不断积累。

  第四, 高利贷、过度贷款、恶意催收等乱象丛生,消费者保护有待加强。

  《报告》提到,消费金融的参与者众多,各方法律关系不明晰。金融消费者因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弱势地位会愈发明显。

  此外,我国在消费者隐私保护方面还存在政策缺失,部分机构在采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同时,向其他机构出售信息牟利,损害消费者利益。

  总得来说,消费金融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具有极重要的作用,在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过程中也不例外。持牌消费金融作为我国消费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任重道远!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传递信息,不构成投标建议;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金融家。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