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多家知名数据公司被查封,消费金融风控预警!?

2019-09-25 20:44:05 和讯名家 

  金叫兽:大数据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伴随着的危险也悄然而至。

  来源:金融家(ijrjia)

  作者:咖喱

  大数据时代,我们都在裸奔?

  如今,满世界布满了互联网触角。你的起床时间、通勤轨迹、习惯偏好、收货地址等信息,都被无形的大数据库观察、追踪、记录、分析、共享,个人隐私越来越脆弱。

  9月以来,多家知名大数据供应商接连遭查封,用户数据涉及灰色操作,大众对数据隐私的焦虑被推到了高潮。

  拔出萝卜带出泥,与大数据供应商合作的机构也受到牵连。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因合作的大数据服务商被查,风控进度受阻,信贷业务被迫暂停。

  有业内人士预测,这只是前戏,后面大数据监管动作会更大。

  01谁在监视你

  有人说,“互联网总不遗忘”,只要数据被网络记录,痕迹就会永远存在。

  “大数据”刚刚萌芽时,有人利用技术,挖掘数据的价值,解决了社会问题,获得对应的经济利益。随后资本竞相入局,逐渐将人们带入“大数据时代”。

  对于企业来说,大数据犹如一把利剑,一旦熟练运用,就能改变行业的步伐,形成强大的竞争力。但对个人来说,如何理性的看待大数据时代,并保护好自己的隐私是关键要点。

  之前扎克伯格在社交媒体晒照时,就被细心的网友发现,其用胶带粘住电脑的前置摄像头,还堵住了麦克风接口。

  仔细想想,这样的个人隐私保护还是可行的,但真的有必要吗?

  事实上,科技是中立的,但资本是逐利的,道德的约束力实在太过薄弱。

  大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学习养料,也被称作未来的石油。马云曾在演讲中,将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人工智能竞争上升至“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高度。

  CCTV9播过的纪录片《大数据时代》里面提到,截至2018年底,我国有8亿网民,每天有10亿用户在登录微信,450亿条消息被发出。

  而根据金融公司高盛近期发布的AI报告,中国每年产生的数字信息约占全球的13%。到2020年,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产生的数字信息会占到20%至25%。

  大数据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伴随着的危险也悄然而至。近年来,警方破获的非法窃取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不在少数。

  腾讯社会研究中心与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联合发布的《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研究分析报告》表明,手机APP越界获取个人信息已经成为网络诈骗的主要源头,高达96.6%的安卓应用会获取用户手机隐私权限,而iOS应用的这一数据也高达69.3%。

  你在注册账号的时候,数据都是在默许的情况下,被光明正大地获取,包括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号、邮箱等关键信息。

  我国《网络安全法》早就明文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但很多服务商对此视若无睹,再加上数据安全保护不到位,用户个人隐私信息很可能被行业内鬼泄露,也可能面临被黑客非法攫取的威胁。

  日前,警方终于采取行动,对多家“违规收集用户信息”的大数据智能风控公司展开调查。

  02大数据行业风暴

  9月以来,接连有大数据公司传出相关负责人被警方带走调查、公司已暂停业务、或调整业务的消息。

  这是继2017年30多家大数据公司被查后,大数据行业的再一次遇到强风暴。

  9月6日,聚信立发布公告称,将暂停对外提供用户授权的运营商爬虫服务。并与金融构停止了相关合作,还对外宣称,“这是行业趋势”。

  据聚信立官网显示,其成立于2013年7月,是国内较早专注大数据只能解决方案的服务商之一。截至目前,已服务超过2900家企业,经历过两轮融资,共计1.3亿元。

  同日下午,有消息称,大数据服务公司杭州魔蝎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疑被警方控制,一位核心高管人员被带走。随后,魔蝎科技的官网也无法打开。

  官网资料显示,魔蝎科技主要做To B端的业务,提供精准营销模型、反欺诈、多维度用户画像、授信评分、贷后预警、催收智能运筹等全面风险管理服务。截至目前,已服务2000多家客户,包括银行、网贷平台、消费金融公司等。

  无独有偶,提供大数据风控服务的新颜科技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黄向前也被警方要求协助调查。

  官网显示,新颜科技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生物识别、机器学习创新的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合作机构数量超过2500家,包括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以及众多知名互联网金融公司。

  9月11日,网上流传出一则视频显示,公信宝大门被贴上了“古荡派出所封”字样的封条,公司员工被全部带走。有业内人士称,公信宝被查封大概率与交易用户敏感的“数据”有关。

  9月12日,天翼征信总经理、副经理以下及市场人员,共计十余人被警察带走。

  9月17日,又有消息传出,头部大数据风控平台同盾科技其爬虫部门已被解散,员工集体待岗,还声称同盾科技实控人兼CEO蒋韬已出国避风头。

  随后,同盾科技发布紧急辟谣声明,蒋韬还发布公开信称,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大数据,其本质都是对于越来越多数据的合理及善意地洞察和利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的发展也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各个细分行业的效率,让生产效率变得更高、让百姓生活更加便利。

  今年以来,催收公司、第三方支付都被全面要求合规。此次,监管并非突击检查,只不过是数据隐私保护的监管力度日益趋严了。

  据业内人士透露,这只是前戏,后面动作会更大。监管将从源头整顿数据行业,90%的贷款服务商将暂停爬虫业务。

  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则表示:“对于大数据行业,被调查会引发行业洗牌,整体合规性提升,门槛也提高,大量粗放的、激进的玩家将退出市场,头部效应愈发明显。”

  03消费信贷风控预警

  风控对于金融来说,永远是核心。

  数据不能改变风险,却可以把风险量化,降低恶意诈欺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风控,本质上是对用户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拥有的数据越精准,风控能力就越强。

  大数据行业在监管的严打之下,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因合作大数据公司被查,风控能力受阻,信贷业务被迫暂停。

  在大数据技术出现之前,借款用户的身份核实、信用判断等,主要依托线下。后来,部分消费金融也尝试过建立信用信息数据库,但由于获取的材料种类有限,用户信息并不全面。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普及,数据挖掘成本大幅降低,利用大数据可以进行场景细分、选定目标用户、评估用户信用等级,从而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但目前大数据技术人才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乃至整个国内产业中都非常稀缺。

  据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武永卫透露的数据显示,未来3至5年,中国需要180万数据人才,截至目前,中国大数据从业人员只有约30万人。

  这意味着,大数据人才的市场需求和供应严重失衡。

  而多家互联网招聘企业发布的2019年人才就业趋势报告显示,大数据人才以平均月薪22322元位居榜首,其中,数据架构及数据科学家的平均月薪35000元以上。

  由此可见,小平台想要拥有技术,成本是极高的。而一般的消费金融机构想要招聘大数据方面的科技人才,难度也不小。

  至于此次大数据行业的强风暴,究竟会对消费金融风控产生多大的影响?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表示:“大数据公司被查对没有爬虫技术的公司影响很大,相关信贷产品有可能被迫下架,风控模型也需要重新搭建。”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金融家。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