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风控人才真的太难抢了,既专业又刚好符合岗位要求的更是难上加难。”某消金公司HR叶净(化名)告诉新流财经,其所在公司计划招一位中高层风控管理人员,但几个月来一直寻求未果。
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要么是对方能力、资质不够,要么资质足够,但我方开出的薪资满足不了对方的要求。”叶净坦言。
如果说风控是金融企业的命门,那么风控总负责人便是核心守门人。
近年来,受信贷风险提高、监管趋严、消费金融公司寻求自身长久发展等因素影响,风控人员,尤其是专业风险管理人员备受欢迎,薪资也一度水涨船高。
新流财经曾报道,一线持牌的消费金融机构风险总经理的年薪动辄高达数百万,同时还往往会拥有期权。
虽然消金公司对风控人员需求旺盛,但一般在任命“守门人”时会相当谨慎。新流财经盘点了几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风险管理部负责人,从他们的以往履历中可以窥见一些规律。(因各企业相关职位名称不同,统称负责企业风控体系建设、负责规划和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政策与策略的风控领导人为风险管理部负责人,即CRO)。
持牌消金CRO人选相对保守
近几年,从Capital One出来的华人,占据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半壁江山,很多巨头公司风控部门都由该公司的归国人才把控,比如,微众税银CRO许卫、量化派CRO粘旻环、小米金融前CRO兼信贷负责人陈曦、宜人贷前CRO潘奕婷等均来自于Capital One。
但从以上各家持牌消金CRO的履历中,我们不难发现,持牌消金与其他大多数互金公司偏爱Capital One归国精英存在很大不同,持牌消金相对偏向于保守,CRO大部分来自于传统银行,比如招联、哈银、幸福、长银五八消费金融等;还有部分来自于其他消费金融公司,比如马上、哈银消费金融等。
值得注意的是,持牌消金的CRO人员配置还会受到股东的影响,其中,锦程消金、长银五八消金公司CRO均曾就职于各自的大股东银行。
CRO以往的从业经历往往会决定其专业能力,以及在整个风控环节中的侧重点。
某持牌消金公司资深风控从业者总结到,“如果CRO来自于银行,一般会从业务角度入手,因为其对消金业务流程上的某几个环节较熟悉;如果来自于Capital One或者互金机构,一般会更侧重于以数据为驱动,反而对具体业务并不是十分了解。”
实际上,多数持牌消金公司的CRO首选还是来自于同行——其他持牌消金公司,多位从业者坦言,业务模式、监管政策、风险要求、操作流程等方面基本相似是最主要的原因。
既懂风险又懂业务的风控人才将更加抢手
新流财经发现,多家持牌消金的CRO变动较频繁,比如,中邮、杭银消费金融于近期迎来新任CRO,而锦程消金曾在三年内接连更换三位CRO。
上述人士分析认为,CRO频繁变动与风控这一行业的特殊性有必然的关系。风控涉及贷前、贷中和贷后,环节众多,稍有不慎便会造成较大风险,“而责任主要还是由风控部门承担。”
另外,监管政策以及公司内部策略调整也是重要原因,特别是近几年,监管越来越收紧风控,金融机构逐渐意识到风控的重要性,“CRO必须是一位得力干将,这也导致目前同行之间对优秀的风控管理人员的争抢很激烈,由于前几年部分消金公司为了快速获取客户、做大规模,并不重视风控,甚至根本就没有风控,一旦逾期大面积爆发,就是致命性的打击。”
同时,风控人才也会做反向选择,企业老板的能力、发展空间以及资方背景等是所看重的条件。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每位CRO的风控侧重点是不同,有的擅长业务、有的擅长建模、有的则擅长风险管理政策……不过,随着信用贷款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单纯地依赖风控建模、降低通过率来提高风险抵抗能力的风控方法已是远远不够。
“不管是建模还是风险政策,都只是消费金融的业务和风控中的一个环节,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尤其是没有结合业务、纯靠数据驱动的建模,会非常不具备可解释性。”上述人士分析到。
同时,风控部门和业务部门的默契配合往往会事半功倍。一位持牌消金公司的市场总监表示,风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风控服务于信贷资产损益,需要根据贷后的逾期表现做动态调整,一旦发现逾期爆发的原因,就需及时做相应的策略调整、模型优化等。
正如新网银行首席运营官刘波所言,风险决定了基数、产品决定了系数,而业务决定了方向。风险看风险、业务看业务,两者制衡发展的组织格局将逐渐落伍于时代,取而代之的可能将是既看风险又看业务又能定制化设计产品的复合型项目小组。
消费金融迅速发展的这几年,各家金融机构的风控策略和风控模型也在不断发展,甚至出现越来越相似趋势。
不难看出,把风险串联到业务、产品条线当中,是金融机构具备差异化风控能力的重要环节;既看风险又懂业务的风控人员尤其是CRO将变得更加抢手,相应的,对其专业能力、综合能力也是更大的考验。
揭秘2019持牌消金黑马 | 透视平安银行(000001)半年报 | 多个贷超转型做信贷界“滴滴” | 美团“生意贷”日放款破亿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新流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