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一种贷款营销好帮手,成本低至6分一条,最近很怕被封

2019-03-13 10:41:21 和讯名家 

  3·15来临,消费金融行业风声鹤唳。流量价格每天跳水,短信通道价格也不例外。

  “最近根本找不到可以发三网的短信通道。”现金贷从业者邱明非常无奈,此前接的多家短信通道最近都不接贷款短信了,在某家短信运营商账户内还有一些钱,也不敢继续发短信,一发就怕被封。

  实际上,新流财经感触也颇为明显。一周前每天还被7、8条贷款营销短信“问候”,最近这一周,手机却异常安静。

  多位消费金融从业者坦言,这是每年的惯性状态:“3·15”前两周必须低调,短信运营商们不会接贷款营销短信,更别提催收类的短信。

  因为,一经投诉,后果可能是整条通道被封。

  “谁也不能保证,3·15不会查到短信业务上。”邱明坦言,消费金融产业上下游有太多业务游走在法律边缘,比如个人用户数据买卖、夸大宣传、发恐吓短信进行催收等,都有短信参与其中。

  贷款营销“好帮手”,仅需6分一条

  在消费金融行业,从前期营销获客,用户身份验证;中期活动营销;后期还款提醒,以及催收等环节,均离不开短信通道的帮助。

  短信是最直接有效接触用户的渠道,且成本较低、速度快、灵活性高。

  新流财经从多位从业者处得知,目前互金类营销短信在0.06元到0.075元一条不等,发送越多优惠越多。

  一般短信平台发送成功率在90%以上,如若发送不成功,在一定时间内会将费用返回至用户账户。

  多数短信平台采取充值预付模式,也就是需要提前充值数万元,方可开始发送短信。

  比如一家叫创瑞云的短信平台,需要客户充值3万元,才能开始发送短信。

  发送短信需要身份认证,或者提交企业营业执照。

  “这样是为了避免发送违法短信。”一位从业者介绍,如果通道被投诉能追溯到短信发布账户,便会采取封锁账户的措施。

  一般发送短信,是客户自己提供用户数据发送,转化率视用户数据质量而定。

  多数短信通道并不能发三网,尤其是贷款类短信。比如最近就有多家短信通道商务告诉新流财经,“最近只能发移动的。”

  因此,现金贷平台往往需要和3-5家短信通道合作。

  虽然短信营销方式转化率很低,但也不能放弃。

  “即便发了100条短信,只有 1 个人有贷款意向,点击注册了我们的平台,这个获客成本也才6元-7元。”

  当然,在利益面前,也有行走在灰色地带边缘的短信通道会在水下贩卖用户数据。

  “我们曾经合作过一些小的短信通道,向他们合作客户的用户,发送一批带有我们产品链接的短信。一条加价十倍或者数十倍。”一位现金贷老板告诉新流财经,在利益面前,总有人无法自拔。

  所以,当用户申请了一个平台的贷款后,还会收到其他贷款平台的贷款短信也就不奇怪了。

  实际上,对于短信通道来说,消费金融市场也绝对是其大客户存在地。

  不仅因为消费金融全流程需要短信的地方多,更重要的是,金融类短信比电商、房地产类短信单价都高。

  一位短信通道工作人员告诉新流财经,其所在的平台接互金类营销短信,0.075元一条,但电商类营销短信是0.05元一条。“所有的商务,都更愿意接金融类客户需求。”

  门槛低,各色玩家涌入

  工信部资料显示:2018年,全国移动短信业务量与2017年比,同比增长了14%;2018年短信业务收入完成392亿元,同比增长9%。

  一年收入百亿的市场,引得各色玩家入场。

  一些上市公司通过收购此类企业,实现业务转型。

  比如一家前身叫“荣信股份(002123)”的上市公司,原本主营业务是电力电子,2015年收购深圳梦网科技 100%股权实现业务重组,深圳梦网科技是一家移动通信服务商,主要为企业提供移动信息服务。“荣信股份”更名“梦网集团”后,开始全力发力通信业务。

  相关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梦网集团以企业短信为主的移动通讯服务在营业收入中占比超过60%,成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与梦网集团类似的企业还有银之杰(300085)旗下的亿美软通,吴通控股(300292)旗下的国都互联,以及茂业通信旗下的创世漫道等。

  如果想要开展短信等增值电信业务,门槛并不高,只需SP许可证即可。而SP许可证又分为全网证和地网证,需到工信部申请。办理此证需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短信通道市场上,更多的角色其实是代理商,他们本身并没有相关业务许可证书,仅仅是获得相关短信通道的分销权,一条短信提价0.01元,也可以赚的盆满钵满。“手上有20个现金贷客户,每天每个平台发2万条短信,即使到达率只有80%,一天也能挣3000多块钱。”

  在人工智能越来越热的背景下,也有短信从业者感受到了危机。

  一些消费金融公司开始研发电话机器人,或者与智能电话公司合作。智能语音客服、机器人催收在行业越来越流行。

  虽然成本略高,但却能更精准的了解到客户是否接收到相关信息,甚至能了解到客户接听电话的时间长短、态度等。

  “我们需要更清楚的了解用户,以便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和风控规则。”一位消费金融从业者坦言,未来,消费金融行业竞争一定是落到“科技能力”上。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新流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